Jarvis' Blog (总有美丽的风景让人流连) 总有美丽的风景让人流连

机器学习(一): 信息论初步

2018-09-18
2019-04-08
Jarvis
Post

我们通常提到信息论(information theorey)时一般在谈论如何以更紧凑的方式表示数据(比如数据压缩源编码), 或者在数据传输和存储时减少误差. 乍一看和机器学习及概率论并无关系, 但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. 比如在压缩数据时, 往往使用短的编码词编码高频词汇, 长的编码词编码低频词汇; 反之解码时需要一个好的概率模型来确定哪种原始组合的概率更高.

图 1. Claude Shannon 1916-2001

1. 信息量和熵

定义: 分布为 \(p\) 的随机变量 \(X\) 取值为 \(x\) 的信息量(information content)定义为

\[\mathbf{I}_X(x) := \log{\frac1{p_X(x)}} = -\log{p_X(x)}\]

因此概率越小的事件, 信息量越大. 进而, 熵可以定义为随机变量 \(X\) 的平均信息量(即信息量的期望).

定义: 分布为 \(p\) 的随机变量 \(X\) 的熵是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, 记为 \(\mathbb{H}(X)\) 或 \(\mathbb{H}(p)\) . 特别的, 对一个有着 \(K\) 个取值的离散随机变量, 熵(entropy)可以定义为

\[\mathbb{H}(X) := -\sum_{k=1}^Kp(X=k)\log{p(X=k)} = \mathbb{E}(\mathbf{I}(X))\]

定理: \(\mathbb{H}(X)\leq \log{K}\), 当且仅当 \(X\) 是离散均匀分布时等号成立.

该定理可以作为下面信息不等式的推论得出. 从定理中容易知道离散分布的最大熵为 \(\mathbb{H}(X)=\log{K}\) . 特别地, \(K=2\) 时得到二值熵 \(\mathbb{H}(X)=-(\theta\log{\theta}+(1-\theta)\log{(1-\theta)})\) , 其中 \(\theta\) 为成功概率(相应的 \(1-\theta\) 为失败概率).

定义: 给定随机变量 \(X=x\), 随机变量 \(Y\) 的条件熵(conditional entropy)定义为

\[\mathbb{H}(Y\lvert X=x) := -\sum_{y\in\mathcal{Y}}p(y\lvert x)\log{p(y\lvert x)}.\]

进一步, 给定随机变量 \(X\), 随机变量 \(Y\) 的条件熵定义为

\[\mathbb{H}(Y\lvert X) := -\sum_{x\in\mathcal{X}}p(x)\mathbb{H}(Y\lvert X=x) = -\sum_{x\in\mathcal{X},y\in\mathcal{Y}}p(x, y)\log{p(y\lvert x)}\]

2. KL 散度

一个通常用于度量两个概率分布 \(p\) 和 \(q\) 的差异大小的指标就是 KL 散度(Kullback-Leibler divergence) 或称为相对熵.

定义: 离散形式

\[\mathbb{KL}(p\lVert q) := \sum_{k=1}^Kp_k\log{\frac{p_k}{q_k}}\]

连续形式

\[\mathbb{KL}(p\lVert q) := \int_{\Omega} p(x)\log{\frac{p(x)}{q(x)}}\,dx\]

注意, KL 散度不是对称的, 所以并不是一种距离度量. 把 KL 散度展开为两项

\[\mathbb{KL}(p\lVert q)=\sum_kp_k\log{p_k} - \sum_kp_k\log{q_k} = -\mathbb{H}(p) + \mathbb{H}(p, q)\]

其中我们把 \(\mathbb{H}(p, q)\) 称为交叉熵. 交叉熵是使用模型 \(q\) 编码来自于分布 \(p\) 的数据所需要的平均位数, 从而”正规”熵 \(\mathbb{H}(p)=\mathbb{H}(p, p)\) 即是使用正确模型编码所需要的位数, 所以 KL 散度可以理解为使用模型 \(q\) 编码来自于分布 \(p\) 的数据所额外需要的位数.

定理(信息不等式): \(\mathbb{KL}(p\lVert q)\geq 0\), 当且仅当 \(p=q\) 时等号成立.

可利用 Jensen 不等式

\[f\left(\sum_{i=1}^n\lambda_ix_i\right)\leq\sum_{i=1}^n\lambda_if(x_i).\]

证明上述定理, 证明略.

3. 互信息

考虑随机变量 \(X\) 和 \(Y\), 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有多强, 一个直接的方法是计算他们的相关系数. 但是相关系数所反应的随机变量的相关性存在局限性, 如下图所示

图 2. Correlation Examples

相关性相同的随机变量可以有着千奇百怪且截然不同的分布. 因此我们引入互信息(mutual information, MI)

定义: 对随机变量 \(X\) 和 \(Y\),

\[\mathbb{I}(X; Y) := \mathbb{KL}(p(X, Y)\lVert p(X)p(Y))=\sum_x\sum_yp(x, y)\log{\frac{p(x, y)}{p(x)p(y)}}\]

显然 \(\mathbb{I}(X; Y)\geq 0\), 当且仅当 \(p(X, Y)=p(X)p(Y)\) 时取等号.

这意味着 \(MI=0\) 当且仅当 \(X\) 和 \(Y\) 独立. 进一步我们有

\[\mathbb{I}(X; Y)=\mathbb{H}(X) - \mathbb{H}(X\lvert Y) = \mathbb{H}(Y) - \mathbb{H}(Y\lvert X)\]

其中 \(\mathbb{H}(Y\lvert X)=\sum_xp(x)\mathbb{H}(Y\lvert X=x)\) 称为条件熵, 利用贝叶斯公式上式容易证明. 有了条件熵, 我们就能对互信息做出直观的解释: 观测到随机变量 $$ Y $$ 后随机变量 $$ X $$ 的熵减, 反之亦然. 与互信息相关的另一概念是点互信息(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, PMI)

定义: 对随机事件 \(x\) 和 \(y\),

\[\text{PMI}(x, y) := \log{\frac{p(x, y)}{p(x)p(y)}}=\log{\frac{p(x\lvert y)}{p(x)}}=\log{\frac{p(y|x)}{p(y)}}\]

衡量了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.

显然 \(X\) 和 \(Y\) 的 MI 是 PMI 的期望(从定义式中可以看出).

连续随机变量的互信息

计算连续随机变量的互信息通常先对其进行离散, 然后得到区间的统计值后再采用离散 MI 的计算公式. 然而离散的步长对结果有显著的影响. 另一种方法是最大化信息系数(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, MIC) , 即尝试多种区间大小, 然后取最大值

定义:

\[\text{MIC} := \max_{x, y:xy<B}\frac{\max_{G\in\mathcal{G}(x, y)}\mathbb{I}(X(G);Y(G))}{\log{\min(x, y)}}\]

其中 \(\mathcal{G}(x, y)\) 是一族大小为 \(x\times y\) 的网格点, \(X(G), Y(G)\) 表示网格上离散了的随机变量, \(B\) 是采样的区间数, 一个典型的值为 \(B=N^{0.6}\).

可以证明 MIC 的范围是 \([0, 1]\) . 下面图 A 给出了 63566 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 CC 和 MIC 的关系图, 图 B 给出了 CC 和 MI 的关系图.

图 3. MI-MIC-CC

  • 点 C 表示一组低 CC, 低 MIC 的随机变量, 可以看出他们是不相关的.
  • 点 D 和 H 表示两组高 CC(取绝对值), 高 MIC 的随机变量, 可以看出他们几乎存在线性相关性.
  • 点 E, F 和 G 表示三组低 CC, 高 MIC 的随机变量, 显然他们存在非线性的相关性, 但是此时 CC 无法反映出这种相关性, 而 MIC 仍然能较好的体现出来.
  • 图 I 中左侧的两幅图的噪声比右侧的两幅图更小

参考

[1] Machine Learning: A Probabilistic Perspective, Kevin P. Murphy, Chapter 2, Probability

[2]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File:Correlation_examples.png

[3] Reshef D N, Reshef Y A, Finucane H K, et al. Detecting novel associations in large data sets[J]. science, 2011, 334(6062): 1518-1524.


Content